發展歷程

自1905年始辦,南煙經歷了清末、民國、新中國成立及社會主義發展的不同歷史時期,為中國煙草行業存續了珍貴的歷史文脈,南煙白手起家、歷經波折、 逐步壯大的過程,是近代中國民族工業崛起的歷史縮影。

1905

1905簡氏兄弟聯合叔父簡銘石、越南華僑曾星湖等人,出資10萬港元,租用香港東區羅素街的一間舊貨倉創設「廣東南洋煙草公司」。

1905
1908

南煙的成功,為在華的帝國主義煙草公司所忌。由於受到他們的極端排擠手段,1908年5月,南煙終因負債十餘萬元、資本虧蝕殆盡而被迫歇業。

1908
1909

簡氏兄弟得叔父簡銘石9萬元資助,拍下原「廣東南洋煙草公司」機器設備及原材料,同時籌資4萬元,以資本金13萬元組建「南洋兄弟煙草公司」,南煙復業,業務進展良好。

1909
1915

南煙向北洋政府「農商部」立案,調整資本金為100萬元。擴股改組後,南煙在香港鵝頸橋興建了1.1萬平方米的製造廠,員工達1200多名,擁有「飛馬」、「雙喜」、「地球」、「自由鐘」等11個品牌。

1915
1916

南洋煙草在上海和漢口設分局,在新加坡設發行所等銷售機構。當年生產26,217箱, 盈利115萬元港幣。

1916
1918

南煙向北洋政府註冊立案,改組更名為「南洋兄弟煙草有限公司」,1918年,南煙改上海廠為總廠,由此南煙將業務迅速向長江流域及北方各省滲透。

1918
1919

南煙向社會招股1,000萬元,進一步擴大資本金至1,500萬元,改組更名為「南洋兄弟煙草股份有限公司」 ,並公告南煙的民族資本身份。此時,公司的制煙工人達10,000餘人,已成為中國民族資本中規模最大、實力最強的煙草企業。

1919
1937

3月,宋子文的官僚資本集團趁虚而入,獲得南洋煙草的控制權。「八. 一三」事變後,南洋煙草的上海總廠被日軍焚毀,公司被迫停工。

1937
1938

1938年漢口製造廠將機器設備及原材料西遷重慶,設立重慶製造廠。次年,重慶製造廠開工,但5月遭受日軍轟炸,損失慘重。

1938
1948

解放戰爭戰火蔓延, 國內經濟局勢動盪,南洋煙草陷入困境,為暫渡難關決定開設廣州製造廠。 8月, 購廣州市龍津中路龍津大巷16號土地,籌建新廠 廣州製造廠。

1948
1949

6月24日,上海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對南洋煙草實行監管。1950年前後,為保障人民合法產權,上海、漢口、廣州和重慶製造廠等陸續被實施軍事監管,分清民族資本與官僚資本。

1949
1951

南洋煙草轉為公私合營,公推汪道涵先生擔任董事長。

實行公私合營之後,南中煙廠、廣東煙廠併入南洋煙草廣州製造廠。(1996年, 該廠易名為廣州捲煙二廠)。

同年,重慶廠實行公私合營,1956年 建華煙廠併入,改稱公私合營南洋煙廠,1968年更名為重慶捲煙廠。

1951
1957

4月28日,周恩來在上海延安西路200號小禮堂內舉行座談會。會上談及大陸的工資改革在南洋煙草的香港廠實施的問題。周恩來詢問並拍板,表示支持南洋煙草的香港廠獨立運營。

1957
1960

為加強企業管理及簡化流程,南洋煙草董事會決定,委託中國銀行駐港總稽核室代管其香港廠。

1960
1963

南煙的原料供應發生困難,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李先念主持專題會議,責成有關部門在煙葉供應上鼎力支持南煙。

1963
1965

6月,工廠由鵝頸橋灣仔道271號,全部搬到新蒲崗工廠大廈。工廠搬至新蒲崗後,引進了當時國際先進水準的煙葉真空回潮機、煙葉脫骨機、捲煙機及包裝機。

1965
1980

南煙在產權關係上正式歸屬上海市政府。次年,南煙劃歸為上海實業(集團)有限公司管理。

1980
1983

南煙在九龍土瓜灣九龍城道225號購置了新的廠房,同時引進了當時國際領先的成套設備, 按照國際標準, 對工廠進行了全面的技術改造。于1985年完成了自新蒲崗至土瓜灣的搬遷工作。

1983
1996

南煙經過重組,資產進入上海實業控股有限公司。

1996
1998

南煙從九龍土瓜灣遷往新界屯門青楊街9號,實現了歷史上的第三次整體搬遷。

1998
2005

南煙舉行成立100週年慶典晚會,海協會會長汪道涵為南煙題詞「百年南洋 再創輝煌」。

2005
2011

南煙三期(元朗倉庫)建造完工,總建築面積11.7萬平方尺。

2011
2012 - 2016

南煙進行「十一五」和「十二五」技術改造,大幅提高南煙的精品製造技術和產能。

2012 - 2016
2018

南煙新產品孵化基地——柔性車間落成,標誌著南煙從傳統標準捲煙邁向了多規格異型煙的新征程。

2018
2019

南煙攜手上海煙草建立海外合作平臺,並舉行簽字儀式。南煙異型罐裝線建立,進一步提升罐裝產品的多樣性。

2019
2020

南煙成功舉辦115周年慶典晚會。

2020